近日,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2024年海南省优秀人才团队名单,入选团队可获资助1000万至2000万元。这些团队的研究方向涵盖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生物医药、生态环保等,将助推海南自贸港建设相关领域提升创新创业创造能力,引领带动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
开展优秀人才团队申报评选工作,是我省积极推行人才发展激励举措的一个缩影。
人才是海南自贸港建设最大的短板、最紧缺的资源。过去一年里,海南紧紧围绕建设“三区一中心”战略定位,持续创新优化人才政策,构建更加开放的引才机制,全方位培养用好人才,着力提升人才服务保障水平,全年共引进各类人才17.4万人,为自贸港建设提供坚强人才支撑。
持续改革
激发人才发展蓬勃活力
去年3月,“海南自贸港政策解读”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二场)——“重点人才政策”专场举行,发布系列人才政策迭代升级“大礼包”,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针对人才工作存在的突出短板,海南从人才引进、培养、创新创业、使用激励、服务保障以及国际人才管理6个方面精准发力,全方位优化完善、提档升级人才政策;
针对用人单位和人才反映的“授权不充分”“管得过多”等问题,海南围绕编制、岗位、经费、薪酬等方面精准提出授权事项,并聚焦不同单位差异,提出系列“授权松绑”举措;
如何有效支持和保障省本级单位引进急需紧缺人才?海南明确,由省级机构编制部门在本级事业编制总量内,确定一定数量的“周转编制”,用于省本级事业单位一定期限内通过“先进后出”方式补充急需的高层次人才。
构建科学合理的人才评价体系,是激发人才活力的关键。
将A、B、C、D、E类高层次人才认定权全部下放给市县、园区和重点用人单位,并进一步优化认定程序,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将中小学教师高级职称评审权下放至各市县和省一级甲等学校;支持海南医科大学探索普通人才“常规通道”、优秀人才“快速通道”职称晋升方式……过去一年,我省纵深推进人才评价改革,引导广大用人单位更好地发现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去年,我省还持续深化基层教育卫生专业技术人才激励机制改革,推动基层招录2400余名教育卫生人才,7000余人参加城乡人才双向交流,发放人才乡镇工作补贴5800余万元,交付人才安居房、周转房1700余套,有效引导人才向基层流动,促进人才安心在基层一线建功立业、施展才华。
紧盯需求
全面提升人才引培质效
省领导带队并作推介宣讲、线上线下同步开展、“点对点”“面对面”靶向引才……去年10月,海南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城市举办“汇聚海南·四城同办”校招活动,近600家用人单位携1.4万余个就业岗位前往四地多所重点高校,吸引了大批人才的目光。
“活动效果良好,我们收到了50多份简历,计划引进一些重点高校毕业的硕博人才。”海南省航天技术创新中心执行主任李晓明说。
活动缘何如此受求职者青睐?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我省结合所在高校专业优势,聚焦我省人才以及项目、团队需求情况提供参招岗位,全力以赴为更多青年人才提供施展才华本领的舞台。
过去一年,海南以更开放的姿态向海内外广大人才发出召唤,先后举办返乡人才对接会、“海南学子·就在海南”等引才留才活动260余场;进一步优化引才项目,制定实施领军人才、团队人才、柔性人才、国际人才引进项目;加大引才奖励力度,将协议引才、引进境外人才叠加奖励等内容纳入奖励范围,向相关单位和个人发放引才奖励超过160万元。
实施人才战略,既要重视“天边”,亦不能忽视“身边”。
去年8月,海南蓝岛环保产业股份有限公司通过相关单位评审,正式设立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这让该公司负责人孔彤十分振奋。
“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为公司新增了一个引入高水准人才的优质平台。我们将努力吸引更多优秀博士后人才加入,为他们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让他们更好地在公司技术研发、产品创新等方面提供智力支持。”孔彤说。
一年来,通过实施博士后倍增计划,我省推动在站博士后人数首次突破500人;新增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1个,为历年新高;首次在航空航天产业、旅游业领域布局博士后站点,实现四大主导产业和三大未来产业全覆盖。
2019年,海南出台实施南海育才项目(原“南海系列”育才计划),定期开展“南海创新人才”“南海创业人才”“南海工匠”“南海乡土人才”评选。如今,该项目已评选三批次,培养对象超过1000人。
“去年,我们对南海育才项目第一批培养对象开展期满考核,参与期满考核人才专业覆盖四大主导产业、三大未来产业以及数字经济、新能源等领域,既囊括已有所建树的成熟型人才,也不乏崭露头角的发展型人才。”省委人才发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第一批培养对象在培养期内入选国家级人才项目15人,获得国家级奖励14人,主持完成(或在研)国家级重点课题项目380余项,合格率为99%。
海纳百川
着力推进人才对外开放
1月23日,在东方市人民医院,25名海南医科大学留学生参与该市医疗卫生健康集团组织的面试,最终5人脱颖而出,与当地医疗机构现场签约,未来将留在海南从事医学事业。这标志着,我省首个推动国际人才选聘计划正式落地实施。
海南着力推进人才对外开放,构建起与国际接轨、体现中国特色、符合海南定位的国际人才服务管理体制,吸引集聚大批国际人才助力海南自贸港建设。
单向认可境外职业资格清单进一步扩容——由原来的219项增至337项,覆盖国家和地区由原来的23个增至40个,开放程度居全国前列。目前已有70余名境外人员通过职业资格考试、200余名人员境外职业资格获得认可。
人才合作交流进一步强化——出台人才国际学术交流活动资助办法,大力支持国际化学术交流活动;搭建人才交流互动平台,确定首批4家外国专家书屋建设单位,举办2024年中国种子(南繁硅谷)大会、国际青年英才海南交流会、侨海青年发展大会等活动。
外国人工作许可制度进一步创新——推动省内各市县开展外国人工作许可互认,简化外国人来琼工作手续;对境内用人单位办理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根据信用情况实施分类管理。
国际人才环境进一步优化——完成外国人新版永久居留身份证“五星卡”升级改造任务,持卡外国人可享受住、行、消、金、保、游便利;编发外籍人才在琼服务手册,积极做好外籍人才住房公积金缴存、结汇换汇绿色通道、驾照互认等工作。
狠抓落实
倾力解决人才后顾之忧
“学院工作人员提前与我联系,为我办理了住房租赁,让我下飞机后便能直奔住处休息,真正感受到了宾至如归。”回忆起去年10月刚入职学校时的场景,海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赵彦春依然记忆犹新,对学校人才专员的贴心服务竖起了大拇指。
鞋子合不合适只有脚知道。政策落实得好不好,广大人才最有发言权。去年省12345热线共受理涉及人才相关诉求94346件,办结94209件,办结率99.85%,回访实际参评满意率97.19%。
过去一年,海南优化完善人才服务保障措施,着力为人才提供高效、便捷、贴心服务,在琼人才获得感、幸福感、归属感显著增强。
为确保人才服务保障政策顺利落地,海南建立推进人才政策落实机制,组织相关部门开展监督检查,督促解决人才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问题。
为符合条件的C类以上人才分配人才公寓,为A类人才兑现一次性人才补贴,为7000余名高层次人才办理商业健康团体保险;省级人才服务平台办理人才服务事项2万余人次,其中认定高层次人才9000余人次,累计认定人次超过6.2万;共为3.4万余人发放人才住房补贴……一个个数据的背后,折射出我省人才服务保障质量逐步提升。
以更加积极的举措发现人才,以更加开放的胸怀使用人才,以更加有效的政策保障人才,干事有平台、成长有空间、发展有未来的海南,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海内外人才纷至沓来。2018年4月至今,全省已累计引进各类人才85.1万名。(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黎鹏)
(链接:http://www.hq.xinhuanet.com/20250205/fac93db15969487890a89eba149c4405/c.html)
电脑版|手机版
主办单位:海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
网站管理:海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办公室
技术支持:海南信息岛技术服务中心
联系电话:0898-65342356 传真:0898-65306602
廉政举报电话:0898-65377126
琼ICP备05000041号
网站标识码 :4600000006
琼公网安备:460108020003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