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族园地 > 民族文化风情

符进平:30年打捞黎族遗珍

  • 发布日期:2023-01-30 17:44
  • 来源:

牛皮鼓、牛皮凳、渡水葫芦、树皮衣、龙被、牛角扁担、黎陶、黎锦、椰子壳饭勺……近日,海南日报记者走进位于东方市东河镇黎锦大楼二楼的黎族民俗博物馆,仿佛步入一条时光隧道。眼前摆放的各种难得一见的黎族老物件或做工精巧或自然古朴,拼凑起一方丰富而完整的记忆空间。

这些老物件的主人名叫符进平,已年过花甲。30多年来,他跋山涉水收集黎族传统工艺品、生产生活用品等,目前有藏品1万余件。

符进平介绍他收藏的龙被。

收藏路走了30多年

符进平是东河镇中方村人,从1989年开始收藏黎族老物件,现任东方市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收藏研究协会会长。他说,当初自己走上收藏之路,是因为心里热爱,同时也受到了妻子的影响。

符进平的妻子符容香是黎族人,非常喜爱黎族的物件。1985年,她开始收集一些传统样式的黎族手镯、耳环、项链等。那时的符进平在广州打工。

随着收藏的东西越来越多,开销比较大,符容香欠下了一些债。在她的要求下,1989年符进平带着攒下的工资和跟别人借的钱共计1500元,返回了中方村。回村后,他一边帮妻子还债,一边和妻子四处收藏老物件。

刚开始,周边人很不理解他们夫妇两人的收藏行为。“有的老物件年代久远且保存得不太好,看起来破破烂烂的。”符进平说,那时他的父母和哥嫂认为他是花钱买一堆没用的“破烂”回家,多次劝他停止收藏行为。但符进平早已看出了这些“老古董”的价值,痴迷其中欲罢不能。

有一次,符进平在东方市江边乡布温村村民家中发现了一条(联,下同)做工精细的龙被。龙被是黎锦中的精品,代表了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的最高水平。为了获得这一精品,他和妻子多次上门做村民的思想工作。对方同意出让后,符进平将手里仅剩的5000元付给了对方,但资金仍然不够,龙被无法拿回家。为了防止出现变数,他临时决定让妻子留住在有龙被的村民家,自己则回去找亲戚朋友借钱,最终凑到1万多元,买走了这条龙被。

“现在想起来觉得挺对不住她的,这些年老婆跟着我收藏东西,吃了不少苦。”符进平说,以前海南岛交通不便,他们或徒步,或骑自行车,走遍了东方所有的黎族村庄,去过省内其他市县的许多黎族村庄,经常早出晚归、风餐露宿。

每一件藏品都有故事

“你看,这套龙被是纯手工一针一线绣出来的,图案非常精美,制作一套这样的龙被大概需要3个人绣半年多时间,如今在省内已经很难找到这种传统样式的龙被了。”在黎族民俗博物馆展厅,符进平向记者展示了他收藏的几套龙被。

据介绍,龙被三联称为一套,由于当地有子女分家时分联继承龙被的习俗,要收集一套完整的龙被难度很大。为此,符进平不仅在东方收集,还去省内其他市县寻找收集,目前他已收藏了20多套龙被。

谁能想到,约35厘米高、22厘米宽的葫芦套编上一些藤条或竹片,就是黎族人过去渡河使用的交通工具。这种古老的交通工具被称为“渡水葫芦”或“葫芦腰舟”。“海南中西部山区小河很多,黎族人单手或双手握住渡水葫芦两侧由藤或竹编成的抓手,然后用手或脚划水,就能渡河。”符进平说,他从1998年开始收集渡水葫芦,目前已收集了约100个。

符进平收藏的渡水葫芦。

展厅里的黎族老物件每一件背后都有一段历史。1998年的一天,符进平在江边乡冲俄村看到一种黎族传统斗笠。相较于普通斗笠,这种斗笠“个头”更大、结构更扁平,一个斗笠可以为3人至5人遮雨。

“我去过很多黎族村庄,之前从没见过这种斗笠,只有这个村有。”符进平和妻子都认为这种斗笠很有收藏价值,所以打算多收集一些保管好。那天,他们走访了村里的每一户人家,最终收集了几十个斗笠。当时天已黑,他们顾不上吃饭,饥肠辘辘地带着斗笠步行赶往江边乡乡墟,在那里住了一夜。

“虽然很辛苦,但能收集到我们心里就很高兴,我们保存这种斗笠,将来就能让人们通过它了解黎族传统文化。”符进平回忆,次日,他和妻子高高兴兴地将收集到的斗笠搬到码头,坐船回到了东河镇,“现在看来,这些辛苦付出都是值得的,如今除了我这里,其他地方再也找不到这种斗笠了。”

小到特色鲜明的生活日用品,大到瑰丽华美的龙被……30多年来,符进平和妻子用一颗守望传统文化的心留住了一大批黎族遗珍,让这座规模不大却颇具特色的黎族民俗博物馆成为黎族历史文化的一个展示窗口。

符进平收藏的树皮衣。

藏宝人研习老手艺

“作为黎族人,我希望尽自己所能将源远流长的黎族传统文化传承下去,让更多人了解黎族文化,对外宣传展示我们的民族文化。”符进平一语道出了心声。

前些年,符进平将自己收藏的黎族老物件借给海口、三亚等地的博物馆展览展示。眼下,他正准备将自己外借的黎族老物件运回东方,然后集中展示。“我准备向东方市政府申请成立一个专门的博物馆展示这些老物件,以更好地传承弘扬黎族传统文化。”他说。

此外,符进平收藏了黎族五大方言区的传统服饰共600多套。他计划成立黎锦合作社,集中培训当地的织娘,然后收购她们生产的黎锦产品销往岛内外,在传播黎锦文化的同时带动百姓增收致富。

近年来,除了奔波在收藏路上,符进平还学会了一些制作黎族物件的手艺。比如,他会制作牛皮凳、独木舟、树皮衣及香蕉纤维衣物等。“合作社成立后,我将利用这个平台,把我掌握的一些手艺传授给其他人。”符进平说。我省会制作渡水葫芦的民间人士已不多,符进平曾邀请熟练掌握这门手艺的老师傅给年轻人授课,助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

电脑版|手机版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主办单位:海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

网站管理:海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办公室

技术支持:海南信息岛技术服务中心

联系电话:0898-65342356 传真:0898-65306602

廉政举报电话:0898-65377126

琼ICP备05000041号

网站标识码 :4600000006

琼公网安备:460108020003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