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族园地 > 民族经济

将小蘑菇做成亿元生意—— 一个民族自治县的产业突围

  • 发布日期:2020-01-13 10:49
  • 来源:

道真县一食用菌培育车间。安生岭摄


道真县党员干部在指导群众采摘食用菌。道真县委组织部供图


菇农在为食用菌浇水。道真县委组织部供图


“采蘑菇的小姑娘,背着一个大竹筐,清早光着小脚丫,走遍树林和山冈……”

如果说这首歌展现了野外采蘑菇的情景,那么在贵州省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采蘑菇则是另一番景象:一个个产业园区星罗棋布、一座座大棚整齐排列、一架架菌棒摆放有序、一朵朵蘑菇清香扑鼻。人们足不出棚,忙而不乱地穿梭在大棚里的一架架菌棒间。

道真县森林植被广阔,雨热同季、立体气候明显,适宜发展食用菌产业。近年来,该县创新举措,推进食用菌产业裂变式发展,目前已实现产值6亿元。群众的增收渠道拓宽了,日子越过越红火。

“我们抱团发展,不再单打独斗”


走进道真县河口镇梅江村红旗茶园村民小组,连片的食用菌大棚引人注目,党支部书记张文群正带着菇农们采摘蘑菇。

“以前,我们发展产业是分户发展、单打独斗,都没有成功。”张文群说。

针对这个在农村产业发展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道真县以党建为引领,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推进农村党支部标准化建设,设置生产发展、技术服务、产销对接等功能型党小组。

2016年,梅江村成立红旗茶园党支部,结合当地情况,设置带头致富、政策宣传、民意调查等功能型党小组,同步组建专业合作社,实现村集体、企业、农户三方优势互补、抱团出山。仅用1年时间,党支部就带领40余户群众培育食用菌80余万棒,实现产值600多万元。

截至目前,道真县已完成党支部标准化建设81个,设置功能型党小组2980个。党建强了,民心齐了,产业旺了。

“龙头企业带领我们闯市场”


“同辉公司上门收购、技术人员长住园区。”三桥镇食用菌产业扶贫示范园中,正在大棚里劳作的程泽明说,“龙头企业带领我们闯市场,蘑菇销路不用愁!”

程泽明家种了两个大棚的食用菌,预计全年可以实现毛收入10万元以上。

程泽明说的同辉公司,是该县引进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之一。该公司集食用菌生产、种植、科技研发、技术培训、精深加工、冷链物流、产品销售为一体,年产香菇菌棒6000万棒,通过“统一生产制棒、统一技术服务、统一上门收购、统一对外销售的方式”,带动全县12个乡(镇)4000多户群众发展香菇产业。

“通过龙头企业引领,采取‘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发展食用菌,化解了群众技术缺乏的难题,解决了市场销路,极大地提高了群众的积极性和发展产业的信心。”道真县农业农村局局长骆科生说。

“零风险经营解除了我们的后顾之忧”


“零风险经营解除了我们的后顾之忧。”道真县旧城镇贫困群众冉瑞军介绍,他家在镇里的食用菌产业园租用3个大棚发展食用菌,预计可以实现年毛收入20多万元。

为让群众放心发展产业,撸起袖子加油干,道真县建立了一系列风险管控机制。

贫困群众发展蘑菇产业,可以“零成本起步”,即龙头企业先把菌棒送给贫困群众培育、合作社先把大棚借给贫困群众使用,待食用菌成熟出售后再收取菌棒成本和大棚租金;可以“零风险经营”,即龙头企业、合作社联合与贫困群众签订协议,确定最低收购价,确保农户收益。

而普通农户则可享受“保产量”,即龙头企业、合作社联合与农户签订协议确定最低产量,如果达不到这一产量,就对农户进行补贴;“保效益”,即龙头企业、合作社联合与农户签订协议确定最低收购价,确保农户效益。

同时,对于所有经营主体,道真县都推行自然灾害保险、目标价格保险、政府兜底保障政策,最大限度降低发展食用菌产业的风险。

目前,道真县已建成了食用菌科技研发中心、集中制棒中心、交易集散中心,建设食用菌产业扶贫示范园区7个、“蘑菇农庄”11个,投放菌棒8000万棒,实现产值6亿元。道真县副县长张能锐介绍,预计到2020年,该县有望实现“投放菌棒1.5亿棒”的目标。

电脑版|手机版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主办单位:海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

网站管理:海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办公室

技术支持:海南信息岛技术服务中心

联系电话:0898-65342356 传真:0898-65306602

廉政举报电话:0898-65377126

琼ICP备05000041号

网站标识码 :4600000006

琼公网安备:460108020003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