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村几十户搬到银坡村后,党和政府当初承诺的搬迁补偿都一一兑现了,还有生态补偿、产业分红,每一户都不落下,你大可放心就是了!”12月9日一早,在白沙黎族自治县南开乡银坡村,56岁的村民符国华刚从山上收胶回来,就接到高峰村“老家”堂哥符洪清的电话,对方又跟他打听生态搬迁至银坡村后安置补偿的胶林产胶行情,符国华这般耐心地给他“打包票”。
2017年元旦,作为海南省首个生态移民村,银坡村建成,高峰村最为偏远的道银、坡告2个自然村等共计3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从大山深处搬出,自此在银坡村过上了新生活。
到县城路程只需半个小时
符国华推开屋门,前方群山叠翠映入眼帘,村头百亩百香果产业基地果架底下挂果累累,村里一排排黎族风情的二层民居错落有致,庭院里花草掩映成趣,着实为一方宜居家园。
符国华的堂哥住在南开乡高峰村,那里是海拔约为千米的鹦哥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腹地,距离银坡村约有40多公里路程。但见高峰村所在的方向,青山环绕,层峦叠翠,眼光所至皆为一幕幕生态好景,那里曾经是符国华一家五口人居住多年、一度不舍远离的家园,但自搬迁至银坡村2年多以来,这一传统观念已在悄然改变。
“肯定是现在的银坡村好啊,从这去趟白沙县城半小时就到了,以前从高峰村骑摩托进城至少要三个小时呢。”符国华很快就打开了话匣子。高峰村位于距离鹦哥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深处,沿途弯急坡陡,一侧是壁立千仞,另一侧是深谷沟壑,即便是近年来全程修好了水泥路,车技娴熟的司机从县城出发到达高峰村也要3个小时,堪称是白沙最偏远的村庄。在这里,居住着高峰村百余户村民,大多居住在泥墙瓦房,有些甚至是茅草房,“一间瓦房三石灶,一条野藤挂家当”几乎是几年前真实的写照。
产业就业有“钱景”
“穷则思变”,尽管故土难离,但村民们搬出这片“穷山窝”的念想由来已久,不过在多重条件的制约下,常规的产业扶贫似乎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面对这块难啃的“硬骨头”,实行生态移民俨然已成为根治“药方”,但要跨出这一步也着实不易。
白沙脱贫攻坚指挥部有关负责人介绍,2015年年底,经过有关部门及学者反复论证,《白沙黎族自治县南开乡道银、坡告村民小组生态扶贫移民实施方案》出台,按照“搬得出、留得住、能致富和区域生态修复双赢”总体规划,2017年元旦,作为海南省首个生态移民村,银坡村建成投用。
据悉,银坡村由政府出资规划建设,建成20栋两层小楼,共有40套新房,并配套建设饮水工程、污水处理等设施,已成为白沙乃至省内建设美丽乡村的成功样本。尤为难得的是,政府还鼓励村民以扶贫产业入股,或投工投劳抱团打造百亩百香果产业基地。“除务工工钱外,前两年每年都有分红,今年底收完最后一批果,我们打算明年选育更好的品种,收成会更好。”银坡村种养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测显得信心十足。此外,符国华等13名贫困村民被安排至鹦哥岭自然保护区当护林员,同时,白沙扶贫部门还扶持村民发展养蜂、益智种植等产业。
明年实施整村搬迁
值得一提的是,高峰村未搬迁的方通、方佬、方红这3个自然村被划入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范围之内。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这三个自然村共计百余户村民也将实行整村生态移民,规划于明年搬迁至比银坡村更近县城的牙叉镇茶香小镇周边片区;而且,橡胶产业等安置补偿工作也在有序推进中。“好多村民去看搬迁现场了,都很满意。”高峰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符志明表示。
“哥啊,政府安排给我家的那片胶林,有1500株呢,现在已经全部能开割了,骑车一两公里就到,其他村民最远的胶林也就三五公里,骑车最多10分钟。”符国华说。这几个月以来,符洪清询问生态搬迁的电话越来越勤了,语气也从最初的迟疑,变得些许期待与兴奋。电话那头,尽管手机信号不太好,符洪清的语音时断时续,但符国华还是听出了堂哥的“心动”。
从最初的“不想搬”,到现今的“盼着搬”,在探索生态移民的过程中,白沙找准生态与扶贫的平衡点,既赢得了民心,又护住了生态,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精准扶贫的“双赢”。
原标题:从“不想搬”到“盼着搬”
电脑版|手机版
主办单位:海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
网站管理:海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办公室
技术支持:海南信息岛技术服务中心
联系电话:0898-65342356 传真:0898-65306602
廉政举报电话:0898-65377126
琼ICP备05000041号
网站标识码 :4600000006
琼公网安备:460108020003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