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专题 > 海南民族文化“七个一”作品【已归档】 > 报告文学

特等奖|生命,在深山里绽放(节选)

  • 发布日期:2021-01-13 10:27
  • 来源:

海南省民族文化“七个一”作品征集获奖作品

生命,在深山里绽放

王姹

到琼中采访的第一天,正值盛夏酷暑。从海口坐车一百二十公里,颠得晕头昏脑时才到达琼中。一路上的景色,椰林树影,渐渐变换成热带雨林。参天大树古木林荫,山林层层叠叠起伏不休,形成一道天然屏障,给人一种苍茫无尽的意象。

琼中,这个充满神秘色彩和民族风情的小县城,早在十五年前,就是海南著名的国家级少数民族贫困县。这里的居民大都是海南岛上古老的民族——黎族。因崎岖的地形、地貌和早期交通的不便,这里人迹罕至,成了海南最穷困的地方。在远离大陆、偏居一隅的岛屿,琼中这个名字的存在,几乎成了海南中部贫困地区的一种标志和象征。

这个夏天,琼中女足的事迹在发酵、热传,我慕名前来。主人似乎并不急于带路采访,说是先让我们感受几天当地的风土人情。于是在黎乡,在郁郁苍苍的山水包裹之中,我们有幸触摸到这块土地上最原始、古老的黎族文化元素。在一个山风徐徐的黎族村寨,村民们用地道的黎家饭菜、香醇的黎家山兰酒、最高的待客礼仪热情地款待我们。听了一晚激越的黎族山歌,宾主已微醺在山风中。大家唱着黎歌,一路相拥走下山坡,在蛙声四起的夜色里挥手作别。

如果你觉得幸福,你就挥挥手;

如果你觉得有情,你就挥挥手;

如果你觉得快乐,你就挥挥手;

如果你觉得爱我,你就挥挥手。

那个温暖感人的画面,像电影镜头般隽永得让人难忘,甚至刷新了我对琼中落后愚昧的原本印象。当我带着这份感动,重新审视这个地方时,发现这个古老的民族,在长期与大山打交道中,融入世世代代的感情。他们依山而居,繁衍生息,滋长了黎族文化,造就了黎族风骨,它所迸发出来的一种民族精神力量,几乎无处不在地渗透到这里的每寸土地里。而我所采访的对象——琼中女足,也正蕴藏着这样一种强韧不屈的民族精神力量。

在琼中女足训练基地二楼教练办公室,我采访了琼中女足主要创办人之一、主教练肖山。肖山留着利落的寸头,眉目俊朗。黑黢黢的肤色,是长期不戴帽子太阳照晒的结果,像极了琼中当地的土著。他正在指挥工人搬东西,屋子里新添两株枝繁叶茂的绿植,一股绿意扑面而来。

肖山是个十分健谈的人,出口成章,侃侃而谈。他曾经当过老师,教练,上过电视,做过报告,讲过学,出过国。这些经历让他的视野高于常人,他活得明白、通透,知道自己在做些什么。在长达三个小时的采访中,他滔滔不绝,女足故事被他讲得生动有趣。

壮志未酬 扎根深山织梦

“你过来吧。”

“我再考虑考虑。”

“还考虑啥呢。男人就得干脆点。你来我这边,一起做点有梦想的事,拉一支足球队起来。”

隔着数千公里的距离,父亲谷中声的电话在某个深夜清晰地响起,打破了房间里的宁静。窗外是繁华的大都市,流光溢彩,车水马龙。肖山接通电话,父亲焦灼的心情,热切的期待,迫不及待地从话筒那边钻过来。

退休后在海南养老的谷中声,依然有个矢志不渝的梦想——在海南组建一支足球队。年过花甲的他,和几个朋友到海南中部转了转,便一头扎进了琼中这座小县城。他被当地黎族姑娘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精神所感动,她们从生下来就在大山跑动,四肢协调,身体灵敏,她们隐忍、顽强、向上,这些正是竞技场上最宝贵的品质啊。

为此,他做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决定:通过体育扶贫,在琼中成立一支女子足球队。很快得到了琼中当地政府的支持。血气方刚的谷中声与知人善用的琼中中学校长一拍即合,琼中女足在设想构建上初见雏形。

谷中声曾是山西足球队主教练,中国最早的一批足球工作者。这个从事一辈子足球工作的老人,从未放弃过中国足球梦,他虽精神矍铄,但考虑到自己的年纪,为了球队的建立和健康发展,他劝说儿子肖山过来当助教。

受父亲影响,肖山从小酷爱足球,7岁开始练球,后来凭着精湛球艺进入省队,成为主力队员。上海体院毕业后,到湖南一家男足俱乐部当教练,月薪丰厚,生活稳定。对于父亲的召唤,他很难抉择。谷中声反复对他敲打的“梦想”二字,让他的内心感到一阵刺痛。

球员时代没能进国家队,是他此生的遗憾。如今的他,离自己曾经的“想进国家队”的梦想渐行渐远,父亲的话无疑让他重燃了希望。“能培养一、两个进国家队的球员,我这一生也将无憾了。”

面对父亲远在深山里的召唤,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他决定破釜沉舟,搏一回。两天后,一架银燕划破长空,降落在美兰机场,肖山的身影从机舱里走了出来。

2005年7月28日。肖山辞去男足俱乐部教练的职务,随父亲转战海南,到琼中中学担任体育支教老师,兼足球教练。

从海口至琼中,行中线高速,下了高速,顺着307省道,驱车经蜿蜒的山路驶入琼中境内,近百里的山路九曲回肠。山路弯道多,肖山被转得晕头转向,终于抵达县城,整个人是懵的,一时间分不清东南西北。

夕阳下的小县城,像一幕老电影从车窗前晃过。县城到处尘土飞扬,路口仅有一个红绿灯,连个出租车的影子都没见着。

肖山的预想,是要来此大展拳脚的。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虽说上阵父子兵,不失为一桩美谈。实际情况却是,组建琼中女足,启动资金仅有十万元,办学经费拮据。更让人无语的是,一个月只有一千来块钱工资,又处在深山岭坳,交通不便,远离现代化的便利条件,一切都是对物质与精神生活的双重考验。

学校里的校舍低矮简陋,一张破旧木床,一只磕了边的瓷杯,灰白色的床单皱皱巴巴,歪了头的电风扇,像台拖拉机哼哧哼哧叫了一夜。雨是很晚才落下的,纤细雨丝从玻璃窗飘下来,不绝如缕。肖山在宿舍房间里来回踱步,阴郁的天气让他对未来的前途未卜有些担忧。

那个夜晚,肖山几乎半宿未眠。

平时,他喜欢四处旅游,在不同的地方停留,他喜欢一种闯入陌生环境里去征服的感觉。而此时,在这人生地不熟的小县城,好似被抛离了现代文明,面对连绵不绝的远山山脊,他生出一种回到蛮荒的孤独感。

翌日清晨,他推开窗,触目所及一片惊艳。阳光穿过婆娑树影洒在山林之中,树叶青翠欲滴,空气像水洗过般清新怡人。视线尽头,群山连绵起伏,云朵轻盈,像漂在碧蓝的海面上。晨雾缭绕的百花岭,像披着婚纱的新娘,羞涩地低头颔首,静默不语。

他想,这座山城如此广阔,地势如此不均。置身山峦之中,就像跌在一个谷底,唯有想尽办法积蓄力量,奋力冲出一条捷径来。

别无所长,唯有足球。

用他的话说,要把足球玩好,玩到别人抵达不到的境界。

可这琼中腹地的一座座深山,犹如横亘在黎族村民和外界的天堑,要想让世世代代 封闭在这里的孩子们走出深山,他必须打破重重桎梏,全力以赴、负重前行。正如《论语·泰伯》所言:“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琼中县以山道险峻闻名。正因为险峻,革命战争年代,黎族领袖王国兴、王玉锦领导黎、苗族同胞发动白沙起义,在黎母山区坚持最后的游击战争,为琼崖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谱写了中国少数民族革命斗争史的辉煌篇章,琼中因此成为闻名全岛的革命根据地。

这里地区山势险峻,山脉蜿蜒,林海茫茫、山高水长。位于西北部的黎母山常年拥绿叠翠,云遮雾罩,孕育了无比丰富的自然资源。它既是海南的名山,又是黎族人民的始祖山。山色青黄,此起彼伏,置身山深,一碧万顷,山泉则在一旁缓缓流淌,似有道不完的源远流长。黎母山野生动植物资源亦非常丰富,已查明的动植物物种就达4300多种。这里有海南岛最丰富的自然资源,实则福地宝地。奈何村民坐拥美景,贫穷却如影随形。

“奇蜂望黎母,何异蒿与邙”,北宋大文豪苏东坡如是赞美海南黎母山,却不知这里还有闻名遐迩的百花岭,美若仙子深藏闺中,当时都没得到很好的开发和利用。

作为我国热带雨林保护较为完整的区域之一,这里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是南渡江、昌化江、万泉河三大河流的主要发源地。长期的道路交通闭塞,致使这片地区始终保持着原汁原味的古朴、粗犷与野性,仙境般的美景随处可见。若在山中居住数日,定会不知魏晋有汉,亦忘了尘世流年。

然而,谷中声和肖山此番的重要任务,是寻找继承中国足球希望的后起之秀,山水的秀美只能先搁置一旁。

奔波数日,肖山随谷中声走访了十几所学校,二、三十户黎族家庭,去看那些山里的孩子们。每到一个地方,他都被眼前的贫穷景象所震惊:“我知道琼中是国家级贫困县,真没想到这么穷。”

黎村多是破败的茅草屋,村民几乎家徒四壁,随处可见没鞋光脚的孩子们。有的女孩没钱买衣服,一年四季都捡别人丢弃的旧衣服穿;她们几乎没有机会走出这座大山,有的女孩不识肯德基麦当劳,没吃过冰激凌,作为二十一世纪祖国的花朵,她们更是从没见过电影和投影仪。瘦巴巴的女孩捧着白米饭,米饭上的咸菜就是下饭菜……

当时肖山就傻了眼:众所周知足球是烧钱的运动,穷成这样,怎么玩足球?

孩子们躲在门后或树下,害羞胆怯地打量着他,眼神干净而清澈。他的胸中像被什么堵住似的,憋得很难受。与那些澄澈的目光对视,他的眼眶逐渐温热起来。阳光均匀地涂在他的脸庞上,那些棱角雕塑般分明。

眼前的一切,让肖山意识到,如果她们不走出山去,必将面临着和大部分同龄人一样的命运,初中毕业后就得嫁人。缠绕在这些女孩身上的枷锁永远是:贫穷、辍学、早婚,生一大堆孩子。贫困的女孩成为贫困的母亲,贫困的母亲又将养育贫困的下一代。短短一生,恶性循环会一直存在。她们终其一生在贫穷里挣扎,无法摆脱悲凉的人生。

这些深山黎寨里的穷苦孩子,习惯了在课间自己用简易的灶台做饭,几个人挤在木板搭成的床铺午休。好在她们常年在山野奔跑,锻炼了耐力。常年生活贫困,让她们早熟独立。她们倔强、坚韧、不服输。这不正是中国足球求而不得、难能可贵的梦想力量吗?

组建琼中女足,这条路会异常艰难。肖山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我要把这些女孩带出山去,让她们通过足球改变命运,也改变中国足球的命运。”

白手起家创建女足队伍

2006年2月15日,琼中女子足球队诞生。从山区初选的300个女孩里挑选出来的第一批队员,一共24人,平均年龄13岁。

这群大山里的黎族小姑娘,被肖山和谷中声牵着稚嫩的小手离开深山,被带回琼中县城精心教育。她们怀揣着对足球的懵懂认知,开始了自己的梦想之旅。这群十二、三岁孩子的人生,从此打开了另一扇门。

组建初期,孩子们的入学问题成了肖山最头疼的问题。按理说,九年义务教育,全省均以户口所在地划分入学区域,而这些小姑娘均不属于重点学校划分范围。肖山只好一遍遍地跑教育局、找教育局长,找分管副县长,最后找到了县委书记。

县委书记认真听了肖山的汇报,说:“打造琼中女足,这是前所未有的事。这个任务非常艰巨,也非常光荣。全县几十万人民看着你们,一句话,只许前行,不能后退。县里会尽全力支持你们。黎族是海南原住民,祖祖辈辈在这块土地上就没过上好日子。你把琼中女足培养出来,先带出一批来,再带出另一批,让她们成为一种榜样和力量,带动更多人走出大山,改变命运。你们肩上担负的不仅仅是责任,还有这里黎族百姓的希望和未来!”

“书记,请您放心,我不仅要把她们带出大山,还要把她们培养成有坚强意志,身心健康,人格健全的人,即使她们将来出了社会,也能够很好地融入社会,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肖山当场表态。

就这样,琼中女足与琼中中学合作,首批24名琼中女足的姑娘们,全部就读于琼中中学,跟随当地同龄学生一起学习,下课后进行足球训练。从文化课到体能课,再从体能到足球实践。从此,她们的命运与琼中女足紧密相连在一起。

建队初期的琼中中学,只有一个杂草过膝的操场,凹凸不平,积水严重,满地小石子。孩子们因此受伤,甚至摔得脚踝骨裂。懂事的孩子们每天自发的抬着箩筐到球场上捡石头,一捡几箩筐,却没落下一天训练。可以说,操场是孩子们一寸一寸踩平的。

肖山说,开始那几年是最艰难时期。缺场地,他和父亲频繁去省、县有关部门寻求支持;缺教练,他们厚着脸皮央求母校和校友帮忙;缺资金,他就四处去“化缘”,车上打印好大一堆证明和宣传材料,逮住机会就发。

校舍需要修葺,环境需要治理,球场需要重建,团队需要发展,压在肖山身上的桩桩件件,都是重担子。没办法,只好硬着头皮去攻拿下来。

“我们一直在为钱发愁。不断为学校没有资金奔走,曾到全国各地找企业赞助、募捐筹款,受了很多冷眼和鄙夷,甚至还有人怀疑我们是骗子,但我们一直耐心解释。一想着捐的企业多了,球队就好办了。伙食和牛奶有了着落,孩子们的营养就跟上来了。我们受点委屈算什么?”他放下自尊四处求人,凑钱支撑球队走下去,还想方设法让球队出成绩。

海南天气潮湿,球鞋容易受潮坏掉,队员们家庭困难,换一双球鞋不易。每逢有赛事邀请,肖山只提一个要求,让对手的每个队员,与琼中女足每个队员开展“一对一帮扶”,帮助解决女足队员的球衣和球鞋。所有比赛的奖励,都只是希望能换一双新球鞋或一套新球服。

刚开始时,学校规模小,只有谷中声、肖山两三个教练,随着球队的壮大,去哪里找优秀教练成了肖山头疼的问题。毕竟是穷乡僻壤的地方,一千来块钱的工资,哪个教练愿意来?虽说推门就能看到绵延数里的浓郁翠绿,但看得久了,再新鲜也会有腻的一天,到时能否守得住寂寞还是个问题。

于是,肖山在朋友圈里,在各种大小会议上,逢人便讲琼中女足,讲创办琼中女足的理念。“琼中是块需要挖掘的宝地,你们不要觉得山区里没有前途,不出几年,琼中女足的品牌肯定会打响,更多的人会看到我们。”

同样具有足球情怀的朋友被他感动了、不顾一切跟着他来,越来越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也陆续来了。前中国女足主教练马良行、前南京大学学生足球队队长马良,中国人民大学毕业的于佳卉,塞尔维亚职业足球俱乐部教练伊戈,北京某足球俱乐部教练杨斌,纷纷加入团队,成了琼中女足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

下到黎村苗寨挑选队员,是最辛苦的。要开车到大山里的学校里找,发现好的苗子,要上门做家访了解情况。有时他累了就用一掬山泉水,洗把脸。把草帽遮住脸,在树荫下闭上眼睛打个盹儿。

“可当时也不觉得苦。”肖山挠挠头,笑了,“三年来,我的车跑了十几万公里,换了七八次轮胎。”

寂静的山谷里,有时没有信号,上不了网,也打不了电话。白天,女孩的家长都出去干活了,要找他们做动员工作,常常会满山遍岭地找。车不能开上山,只好走路上去。有时走着走着半只脚陷到泥土里,抽出来一看,里面竟有好几条蚂蟥。“若碰上闷热潮湿的天气,山蚂蟥实在太活跃了。这些家伙总会找到缝隙,钻到你的衣服里,黏在你的皮肤上,狠狠地吸你的血,还死不肯松口。你得像扯牛筋一样把它们一条条扯下来,有时衣服上满是血渍,简直吓死人。”肖山在描述时仍心有余悸。

他也有动摇的时候。一到夜晚,内心就陷入深深的彷徨。一腔热情来到这里,究竟能坚持到什么时候?他格外想念远方温暖舒适的家,想念大都市的繁华便利和生活的安逸,想念在绿茵场上和朋友们一起踢球的情景。

来一个偏远山区做支教老师,这样自讨苦吃,真的值得吗?

他望着远处的黎母山,巍峨雄浑里深藏的厚重与强健,是它亘古不变的颜色,也是这个少数民族地区生生不息的强大支撑。而肖山,天生一副不屈不挠的性格,坚守着一股翻山越岭所向披靡的越野精神,不认输是他的本色。越是艰难他偏要去闯,越是身处困境,越要咬着牙闯出一条生路来。

吴小丽,办公室主任兼教练,年龄不过四十出头,人长得朴实,办事儿干脆利落,一身红色运动服亮得耀眼,脸上却有掩不住的疲惫和憔悴。她说话语调轻柔,像黎母山的山泉水,清缓简洁得让人舒服。

吴小丽是整个训练基地的保姆和管家,负责着女足所有人的吃喝拉撒、头疼脑热。女足全员的伙食,几乎是吴小丽去菜市场“化缘”而来的,一毛钱都要讲价。女足外出比赛的行程、调度及后勤保障,她在其中周旋,游刃有余,生生把自己炼成了“万金油”、“女足教母”。只要有吴小丽在,孩子们就不愁吃,不愁穿,她是厨师、是队医、是裁缝、是勤杂员、是心理辅导老师,更是孩子们心目中最爱的小丽妈妈。

很少有人知道,她原来是海口一家公司的白领。她还有另一个特殊的身份:肖山的妻子。

那年夏天,肖山遇到了这个让他眼前一亮的女孩。她清澈的眼神、白里透红的脸庞,纯朴如山谷中的一朵野花,恣意蓬勃。她精力旺盛,却又心态平和,做事从容不迫、不做作,这些特质都深深吸引着他。她对他更是一见倾心,矢志不渝。后来,他们终于结婚了。

2006年6月,吴小丽放弃在海口的工作,来到琼中,成了足球队的全职“管家”,她没领一分钱工资。

出生在海南万宁的姑娘吴小丽,打小就精力充沛有活力,成天风风火火的样子。她会买菜做饭,会爬树摘果,会养鸡种菜,会下河捉鱼摸虾,拿起剪刀就能给队员们剪头发。她既能安排好队员的生活起居,安抚她们的情绪,又能做到家里家外一把手。她心甘情愿站在丈夫身后,为他打理一切,管好后方。为了丈夫的琼中女足事业,她甚至没敢要个自己的孩子。

说起最艰难的那段日子,吴小丽语气很淡定,似乎在说着别人的故事。“每天的神经是紧绷着的。我和肖教练几乎没有娱乐,没有假期,没有自己的生活。”

她习惯称丈夫为教练,那是发自内心的尊重。这个女人让人看起来,多少有些心疼。然而,夫妻同心为梦想而战,还有什么比这更让她自豪?

最开始,项目只有10万资金支持,队员们的三餐开销都维持不下去。吴小丽买得最多的菜是土豆和豆芽。“很多时候,她们是‘饿’着肚皮训练的,但没有一个人叫苦。”

肖山心里急了,向学校申请了块荒地,夫妻俩带着姑娘们开荒种植,亲手种下豆角、紫茄、萝卜和青菜,努力自给自足,不久菜园便有了收获。吃着自己种的蔬菜,姑娘们开心而自豪。

“现在的情况好太多了。”说起这些懂事的姑娘们,吴小丽的眼里闪烁着母爱的光芒。她笑着说,“当初来报名的孩子,根本不懂什么是足球,没有人是冲着足球来的,都是冲着包吃包住来的。后来,她们真心爱上了这里,爱上了足球。”

一日三餐,她操心她们是否营养均衡。每晚熄灯前,她都要到寝室转一圈,确定她们都睡了后才放心离开。姑娘们有时情绪低落,她又变成一名心理疏导老师,到身边去安慰她们,直到她们笑逐颜开。

她没有自己的孩子,但她是琼中女足所有队员的“母亲”。

(声明:转载须注明)


电脑版|手机版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主办单位:海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

网站管理:海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办公室

技术支持:海南信息岛技术服务中心

联系电话:0898-65342356 传真:0898-65306602

廉政举报电话:0898-65377126

琼ICP备05000041号

网站标识码 :4600000006

琼公网安备:460108020003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