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三亚市民族中学96届的学子们穿越二十九载光阴,重聚于海南槟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区。当鬓角染霜的同窗在景区图腾门下相拥而笑,当泛黄毕业照与眼前的笑靥重叠,这场以“青春不散场”为名的聚会,不仅是一次深情的重逢,更成为文旅融合赋能情感记忆的生动范本。
从课桌到雨林的青春复刻
一是签名墙上的岁月密码。步入景区“青春纪念墙”,褪去青涩的学子以指尖重签少年名。墨迹未干的笔迹与当年同学录上的稚嫩字迹隔空对话,班长珍藏的毕业照在人群中传递,引得惊呼与泪光交织——“岁月偷走了胶原蛋白,却偷不走你眉梢的倔强”。二是非遗课堂里的少年还魂。雨林剧场中,《槟榔·古韵》的鼓点唤醒热血——黎族勇士钻木取火的执着、少女织锦的灵巧,恰似当年教室里的奋笔疾书与操场上的接力奔跑。最动人的莫过于“打柴舞”环节,五十岁的“少年们”赤脚踏响竹竿,踉跄中爆发的欢笑。三是味觉的时光机。精致丰富的茶歇,三色糕、香蕉酥、花生、地瓜、水果、饮料…让同学们在优美的雨林环境中品尝美食、放松一下紧张刺激的心情,享受难得的惬意。长桌宴上,欢声笑语交织成一首首青春之歌。昔日同窗围坐一堂,桌上摆满了地道的特色菜肴,每一口都是对过往时光的回味。大家举杯共饮,不仅是为了美食,更是为了那份难以割舍的同学情谊。四是动静相宜的青春表达式。从蒙眼喂香蕉的“笑到腿软”,到彩虹滑道上的尖声欢笑;从飞林探巢的协作闯关,到篝火晚会的击掌共舞……景区巧妙平衡怀旧静谧与活力释放,让同窗情在动静交替中自然流淌。当波隆广场千人齐放祈愿心灯,烟火点亮夜空时,班长哽咽致辞:“这簇火,烧旺了我们下一个29年”。槟榔谷凭借对集体记忆的精准解构,将聚会升华为一场多维感官盛宴。
文旅赋能的多元价值
这场聚会不仅治愈了游子乡愁,更彰显槟榔谷作为“情感承接地”的深远价值。
一是定制化服务树立行业标杆。量身打造“文化体验+团建拓展+怀旧仪式”三维产品矩阵。从田野卡丁车竞技到《槟榔·古韵》专场演出,从船型屋茶话会到主题拍摄,差异化服务让聚会摆脱“吃饭K歌”窠臼,成为可复制的文旅IP。二是引爆口碑的活体广告。聚会照片在社交媒体刷屏“在槟榔谷,我们找回了穿校服的自己”等话题阅读量破百万,情感共鸣转化为强劲的品牌辐射力。三是推动非遗的“年轻化”传承。当纹面阿婆为同学点上面部彩绘,当黎家阿哥传授鼻箫技艺,非遗不再是橱窗展品。参与者纷纷感叹:“以前觉得黎锦是博物馆的老古董,今天才懂它是活着的青春”。这种沉浸式传播,使传统文化借情感纽带实现“破圈”传承。
这些聚会的深层意义,在于揭示“情感场景消费”的巨大潜力。同学会、校友游等“情怀型团体”团体接待量有效提高。而槟榔谷的转型之路更具启示——从传统观光到深度体验,从文化展示到情感赋能,景区通过“主题IP+定制服务+科技赋能” 三位一体模式,将地理空间升华为记忆容器。正如文旅策划专家所言:“未来景区的核心竞争力,在于能否将山水人文转化为人生故事的舞台”。(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民族事务局 高雅倩)
电脑版|手机版
主办单位:海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
网站管理:海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办公室
技术支持:海南信息岛技术服务中心
联系电话:0898-65342356 传真:0898-65306602
廉政举报电话:0898-65377126
琼ICP备19003488号
网站标识码 :4600000006
琼公网安备:460108020003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