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族工作研究 > 民族工作

昌江积极推进“双世遗”申报工作赋能黎族文化焕新绽放

  • 发布日期:2025-03-28 08:46
  • 来源:

王下乡洪水村是海南目前保存最完好的黎族金字形茅草屋村落之一,是黎族文化的活化石。在海南申报“双世遗”的版图上,洪水村黎族传统聚落占据着重要位置,这座承载着黎族建筑智慧的古村落,正通过系统性保护与创新性发展,在全球文化遗产舞台上书写新的篇章。

【修缮:留存历史余温】

洪水村的金字形茅草屋,凝聚着黎族独特的建筑巧思,在历经岁月冲刷与现代文明冲击,曾面临灭失风险。多年来,昌江县始终不遗余力加大保护力度,稳步推进“双世遗”申报工作,并在省旅文厅与清华同衡专家组的指导下,深入钻研黎族传统营造技艺。据介绍,洪水村黎族传统聚落修缮工作于去年全面铺开,涉及谷仓、隆闺、茅草屋住房等多个类别,力求在修复过程中保留原汁原味的黎族风情,目前已陆续完成新建(复建)茅草屋7间,并对16间非文物茅草屋等建筑的屋顶茅草进行更新修缮。今年2月中旬,针对2024年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16间茅草屋,昌江县启动文物保护修缮工程建设,同时,依据传统工艺打造茅草屋修缮样板间1间。

施工方、福建省泉州市古建筑有限公司现场施工负责人陈文森说:“还有15间茅草屋,要保证在4月底完工,我们借鉴之前五指山那边做的,该保留的原有的门、柱子、梁,比较古法的那些都留着,以补为主修缮。”

【活化:传承与创新共舞】

在申遗进程中,昌江县不仅注重洪水村黎族传统聚落文化遗产的保护,更致力于文化的活化传承,精心制定了黎族传统聚落的展示利用方案,力求逼真复原老村房屋内部布置和村民的日常生活场景。同时,组织开展黎族金字形茅草屋营造技艺培训,共培训学员30名,其中20名学员参与了茅草屋修缮工程,为黎族文化的传承注入了新鲜血液。金字形茅草屋营造技艺县级传承人、王下乡洪水村委会俄力村村民林泽城说:“茅草屋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部位的用途,我都清清楚楚。会按照我们之间的茅草屋一样,不会做现代化的改造。木条、柱子、立柱等结构,都保持原始的样子,和过去一模一样。不让他们自己随意改造,指导他们严格按照原始的样子来建造。”

王下乡洪水村委会俄力村村民林进良说:“让更多人看见我们的茅草屋,了解我们的黎族的文化,感觉非常的有意义。”

【文旅融合:让“活化石”变“活经济”】

在加大茅草屋文物保护力度、维持黎族传统聚落原貌的基础上,昌江县以“政府+村集体+企业”的合作模式,引入企业合作开发黎族茅草屋特色民宿,对外展示黎族文化历史。“黎奢·时光里”民宿就是在原有茅草屋基础上改造设计而成,巧妙运用现代科技,打造出多媒体声光电文旅沉浸式体验。在这里,游客既能感受原生态的黎族风情,又能享受现代生活的舒适,实现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此外,企业吸纳周边村民稳定就业,每年为洪水村集体分红 32.5 万元,有力助推乡村振兴。

王下乡洪水村驻村第一书记颜跃维说:“洪水村传统村落的保持、修建,对以后我们的发展都有比较大的促进作用。我们会通过茅草屋进行宣传引流,吸引更多的游客来感受到我们传统村落金字形茅草屋的魅力。”

随着申遗工作深入推进,洪水村正从黎族文化“活化石”蜕变为文旅融合“新引擎”,也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按下“加速键”,这座古老的黎族村落有望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颗璀璨明珠,让更多人领略到黎族文化独一无二的独特魅力。

电脑版|手机版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主办单位:海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

网站管理:海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办公室

技术支持:海南信息岛技术服务中心

联系电话:0898-65342356 传真:0898-65306602

廉政举报电话:0898-65377126

琼ICP备19003488号

网站标识码 :4600000006

琼公网安备:460108020003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