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动态 > 政务动态

推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脱贫奔小康步伐——2019年海南省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 发布日期:2020-03-26 19:23
  • 来源:

往年“三月三”,在五指山市水满乡黎峒文化园内举行的袍隆扣祭祀大典盛况。武昊摄

万山之间,一条条新建的道路连接大山内外,一排排富有黎族苗族特色的新房,安住着万千群众;一所所现代化的校园,书声琅琅,孩童穿梭,相映成趣;一座座设施齐备的崭新医院,为广大民族地区群众解除病痛……今天,这一幅幅美丽的画卷,记录的是海南各族群众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的轨迹。

海南省是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少数民族人口167.52万,占全省总人口的18.1%。2019年,海南省民族地区抢抓历史性机遇、应对历史性挑战,将脱贫攻坚作为民族工作的重中之重,千方百计推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脱贫奔小康步伐,打了一场漂亮的脱贫攻坚翻身仗。一年来,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呈现走势向好、结构趋优、效益提升、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态势,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基础设施建设长足发展

根据“多规合一”要求,我省按照“全省一盘棋”理念进行统筹规划,民族地区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交通方面,中线高速公路全线通车,白沙快速出口路、五指山至保亭至海棠湾高速公路、儋州至白沙高速公路动工开建,丰字型高速公路列入国家公路网规划,继续建设环岛旅游公路和农村公路六大工程,民族地区出行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通信方面,着力开展省政府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大力开展民族地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行政村光纤宽带网络覆盖率整体达到99%,4G信号行政村覆盖率达100%,固定宽带网络接入速率跃升全国中上水平,圆满达成“全光网省”目标。

电力方面,民族地区电力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海南昌江核电项目一期工程全面建成投产,海南核电2号机组具备商业运行条件,核电小堆等新能源项目前期工作取得新进展。海南琼中抽水蓄能电站投入运营。

水利方面,2017-2019年,我省共安排“少数民族市县中央和省级水利发展资金”18.3亿元,支持少数民族市县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红岭水利枢纽工程建成,红岭灌区等大型水利工程加快推进,解决下游5个市县137.2万亩农田高效节水灌溉建设问题。

得益于美丽乡村建设,白沙黎族自治县七坊镇高石老村,从一个贫穷落后的黎族村落变为乡村旅游点。袁才摄

民族地区脱贫攻坚成效显著

2019年,海南民族地区严格执行现行扶贫标准,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把以“两不愁、三保障”为核心的各项政策措施精准落实到户到人。

在住房安全保障方面,进一步规范危房改造对象认定程序,完善危房改造信息公示制度,建立危房改造台账,狠抓工程进度、质量管理等工作,确保改造后的房屋满足质量安全要求并达到“五个直观”的入住要求。在产业扶贫方面,充分发挥海南热带农业资源、乡村旅游资源优势,立足热带作物、冬季瓜菜等传统优势产业,因村因户因人施策,促进贫困群众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实现增收。

在就业扶贫方面,相继出台就业补助资金管理办法、就业扶贫工作九条特殊措施等就业扶贫政策,激励贫困劳动力就业创业,引导用人单位主动吸纳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

在生态扶贫方面,将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重点用于支持贫困地区,实行生态协管员和生态护林员制度,共选聘贫困家庭劳动力为专职护林员或护林协管员,每岗每年补助1万元。

在生态移民易地搬迁方面,完成了五指山市南圣镇新春村生态移民易地搬迁任务。

在金融扶贫方面,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金融系统定点扶贫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做好金融扶贫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助推金融扶贫政策更加便民、更加惠民。

在综合保障性扶贫方面,将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纳入低保(特困)范围,予以兜底保障;将低保(特困)家庭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

在基本医疗保障方面,所有公立医疗机构实行“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服务,最大限度减少贫困患者的垫资压力和报销跑腿。

在义务教育保障方面,建立从学前教育到高中阶段教育特惠性资助体系,开展“万名教师访万家”活动,对贫困家庭学生进行全覆盖家访。

民族团结事业枝繁叶茂

2019年7月,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海南省贯彻落实〈关于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见〉的实施方案》,明确了创建工作的主体、方向和根本途径,是我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行动指南。

在去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海南省民族博物馆等12个单位被国务院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孙岳等14名个人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安排经费用于海南南方民族艺术学校等6个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点开展创建工作。

全省民族工作部门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着力解决影响民族团结的突出问题,建立民族团结进步长效机制,在全社会营造了民族团结进步的良好氛围,“两个共同”“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的思想更加深入人心,少数民族群众的合法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民族团结进步的思想基础和群众基础不断得到夯实。

特色村寨建设开花结果

2019年,各市县整合少数民族发展资金,投入4836万元,新建17个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最大程度保留少数民族村庄特色,将特色村寨作为我省黎族、苗族文化展示地,保护弘扬少数民族传统文化。

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美丽海南百镇千村建设,我省第一批25个省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名单顺利出炉。推荐15个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和2个特色小镇村寨参加第三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和首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小镇命名评选,万宁市南桥镇桥南外村、东方市大田镇马龙村、澄迈县仁兴镇新兴苗村、白沙黎族自治县七坊镇高石老村、昌江黎族自治县叉河镇排岸村、乐东黎族自治县万冲镇抱班村、陵水黎族自治县文罗镇坡村、陵水黎族自治县隆广镇常皮村、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什运乡光一二村等9个特色村寨入围“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目录公示,推动了全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科学发展。

我省还进一步完善民族地区吃住行游购娱一体化产业链,乡村旅游、健康旅游、森林旅游等旅游新业态加快发展。加大旅游景区建设步伐,民族地区共有22家高质量、高标准的景区,全省6家5A级景区全部在民族地区。涵盖三亚、陵水、保亭、乐东四个民族市县在内的“大三亚”旅游经济圈建设加快发展,中部琼中和西部昌江两个自治县旅游知名度不断提升。结合民族地区农村资源优势和风土人情,打造琼中什寒村、三亚中廖村等100多家富有个性和文化内涵的乡村旅游点,带动少数民族群众发展民族风情旅游产业。

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

2019年,我省成功举办海南黎族苗族传统节日“三月三”节庆活动。活动以“爱与感恩”为主题,创新办节模式,采取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方式,积极引入社会力量办节,突出了民族元素和地方特色,融入了国际元素和时尚潮流,陵水黎族自治县和五指山市主会场以及12个市县、中央民族大学分会场共举办活动120多项,参与和关注的人数200多万人次,获得社会各界广泛好评。

2019年9月8日至16日,我省派出代表团前往河南省郑州市参加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我省164名运动员参加了珍珠球、板鞋竞速、高脚竞速、押加、射弩、蹴球、陀螺、龙舟、独竹漂、民族健身操等10个竞赛项目和2个表演项目共55个小项的比赛。经过激烈角逐,共获得1个一等奖、10个二等奖、21个三等奖,以及体育道德风尚奖,总体成绩与上届相比有较大提升。

我省开展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抢救保护项目,启动龙被复制工程。开展海南苗族服饰文化、黎族骨簪技艺等课题研究工作,多次赴民族地区调研,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工艺展销中心、黎锦传承技艺作坊、黎族文化传承基地、民族工艺品研发等一系列项目,为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生产奠定良好基础。做好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培训工作,在昌江等市县开展黎锦、黎陶、黎族乐器、藤编、竹编、苗绣等培训项目20期,培训少数民族群众3780人,大力培养民族传统手工技艺传承人。完成《海南苗族文化大观》编撰工作,并交付出版。完成《黎族通史》的撰稿工作。

教育方面,2014-2018年,统筹资金约60亿元用于实施“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程,所有市县均通过了“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督导评估认定。2019年继续安排资金9.52亿元,用于支持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针对海南农村人均收入偏低但物价高的特点,2016年开始建立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特惠性资助政策,小学每生2400元/年、初中2900元/年,实现义务教育“衣食住行学”政府兜底资助。

电脑版|手机版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主办单位:海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

网站管理:海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办公室

技术支持:海南信息岛技术服务中心

联系电话:0898-65342356 传真:0898-65306602

廉政举报电话:0898-65377126

琼ICP备05000041号

网站标识码 :4600000006

琼公网安备:460108020003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