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研究

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抓实

  • 发布日期:2023-09-14 17:50
  • 来源: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要坚定不移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疆各项工作的主线,为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更好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美丽新疆凝聚起磅礴力量。

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抓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事关新疆长治久安的根本性、基础性、长远性工作。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建起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坚固思想长城,各民族共同维护好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才能有效抵御各种极端、分裂思想的渗透颠覆,才能不断实现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要坚定不移围绕主线,从根本上切实解决政治认同、人心向背的问题。无论是出台法律法规还是政策措施,都要把是否有利于增进共同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首要考虑。要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将其纳入干部教育、党员教育、国民教育体系,搞好社会宣传教育,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心灵深处。加快建设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推动各族群众逐步实现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要充分挖掘新疆各民族共同的历史文化记忆。新疆是多民族共同生活的家园,充分挖掘各民族共同的历史文化记忆,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正确认识新疆历史特别是民族发展史,树牢中华民族历史观,对铸牢中国心、中华魂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秦汉以来,历代中央王朝经略西域对于“大一统”局面的巩固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新疆与中原地区各民族共同书写中华民族历史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汉代以来,新疆与中原地区持续大规模的人口双向流动促进了民族交融,经济一体化程度逐步加深。彩陶之路、玉石之路、丝绸之路等纽带,密切了新疆和中原地区的经济联系,推动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文化交融,增进了彼此之间的认同,这些历史事实在新疆大量丰富的考古成果中得到印证。要突出各民族共有共享的历史文化符号,加强对中华民族历史研究成果的转化,用多种形式讲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事实,展示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唤起各族儿女对共有历史记忆的深情回望,增进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要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历史文化遗产是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的重要见证,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对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意义。要深刻认识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价值,充分挖掘和有效运用新疆各民族交往的历史事实、考古实物、文化遗存,讲清楚新疆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和多民族聚居地区,新疆各民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血脉相连、命运与共的重要成员,引导干部群众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宗教观,夯实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思想基础,为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提供不竭动力。

要深入开展文化润疆。要端正历史文化认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久久为功、潜移默化,夯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基。多角度全方位构建展现中华文化共同性、新疆同内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事实的话语体系和有效载体,让中华文化通过实物实景实事得到充分展现、直抵人心。加强现代文明教育,深入实施文明创建、公民道德建设、时代新人培育等工程,尤其要加强对青少年的现代文明教育、科普教育,深入推进青少年“筑基”工程,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坚定推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逐步提高群众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意识和能力。

(作者单位:新疆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来源:中国民族报 彭无情

电脑版|手机版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主办单位:海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

网站管理:海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办公室

技术支持:海南信息岛技术服务中心

联系电话:0898-65342356 传真:0898-65306602

廉政举报电话:0898-65377126

琼ICP备05000041号

网站标识码 :4600000006

琼公网安备:460108020003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