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研究

56个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抱在一起

  • 发布日期:2018-10-22 11:16
  • 来源:

   “中华56个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抱在一起”,在党的十九大代表大会上,习近平同志形容中华各民族关系时,打了这么一个生动形象的比喻,立刻在全国各族人民心中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形成了全民族的共鸣。石榴,本是一种独特的水果,它靠树根吸收了大地充沛的水和养分,成长、壮大,结出累累的硕果,石榴的果粒相抱组合,亲密融合,颗颗甜蜜,成为人类和自然生命最为亲情亲密的典型象征。民族,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重要部分,砥砺奋进的五年来,民族文化得到了高度的重视,尊重和发展民族文化的思想得到了贯彻和落实,最具体的体现是,我国每一个民族居住地区都成了开放的旅游景点,这等于把鲜明的民族文化、独特的民俗文化、丰富的区域文化,展示在了改革开放的前沿。特别是一些民族自己的民间节日,如今已成为大众的、社会的公共节日,带给生活诸多绚丽的美、灿烂的美,全国各民族之间,已经形成了不可分离的亲情关联,使得民族文化成为最生动的地域文化、民俗文化、乡土文化,并在不断向纵深发展。

  首先,民族民俗文化保留了各民族自己的个性,传承了民族的生活性、文化性。其生活特色、服饰、语言、文化遗产等等,都在民族文化之中,这是一种生活的原生态。如贵州布依族的赶秋坡节,原本是本民族自己的自然和生活的节日,每年立秋这天,布依族的青年男女都要集中到一处山坡来对歌,表达他们的情怀,释放他们的爱情,许多青年结为终生的伴侣。而这个传统的民族节日近几年逐渐地被周边的民族所认同和接受了,每当布依族赶秋坡这一天,周边村落,寨子里的侗族、白族、水族、苗族等兄弟姐妹们,也都纷纷来参加,基至远在贵阳的汉族青年也专门来赶布依族的秋坡节。这是改革开放的文化动力促进了各民族间的文化交流。同样,广西壮族三月三的泼水节,云南佤族的火把节,西藏高原的雪顿节,新疆各地的多种民俗节,东北朝鲜族老人节、农夫节,鄂伦春族的古木仑踏节,赫哲族的大马哈渔猎文化节,满族的萨满文化节,蒙古族的草原那达慕等等民俗节日,其他民族群众也来参加了,这使得民族文化更好地开展起来、传承下来了……

  生活印证了这样一个道理,民族特色文化的开展,拉近了各民族间的关联,同时也增进了民族文化发展的自觉,丰富了各地的群众文化,增强了文化产业的生机。砥砺奋进的五年中,由于各地民族文化的蓬勃开展,使得我国各民族传统村落节日得到了很好的挖掘和保护。比如东北村落的满族萨满文化节,开始是古老的满族家族的节日,瓜尔佳氏(关姓)、锡特克里氏(石姓)等等,由于民族文化有很强的民俗性,一家办节,人人来帮忙,于是,亲情和民族文化逐渐地促成了村落的节日,满族的家族祭祀祭祖文化活动就这样演变成了全村都来庆贺的村落文化活动了。如今的村落习俗,祝贺往往送来了祝福,祝福又以文艺和文化形式来表现,这使得村落活动增加了浓浓的文化氛围,如东北满族的祭祖仪式文化活动中,剪纸、工艺品制作等手艺,都得到了很好的交流和展示,像吉林的世界文化遗产项目长白山满族剪纸等,也都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和交流。再如以秧歌和歌舞来祝寿和拜寿,这使得单一的家族祭祀、村落节日,变成了大众的文化活动。

  如今各村屯都有自己的秧歌队,满族祭祖活动中,不但有满族秧歌,也有汉族秧歌;萨满舞蹈、民间的二人转班子也来了,文艺小分队也送来丰富的歌舞,于是,一个家族的文化活动,逐渐形成了全村的文化内容,而这个村落的文化,又形成了一个区域的文化盛典,民族文化的丰富和多样的现状,就这样形成了。如今各民族的民俗文化活动已产生了广泛的拉动性,仅以北方民族满族的鹰猎文化节、赫哲族的大马哈渔猎文化节、鄂伦春族的古木仑踏节(狩猎丰收节)、朝鲜族的农夫节而言,已全面地拉动了各村落、各地区间的生活经济,给各地各村落注入了鲜活的动力。特别是这些民俗文化活动的举办,各地的农家乐更有了丰富的人气,促进了他们把自己的农家乐办得越精越好,以参与新的文化竞争。

  民族文化活动、民俗文化活动的村落化、社会化,也使人们增强了对自然文化和生态文化的重视和保护,如长白山的冰雪文化、森林文化,查干淖尔冬捕渔猎文化,长白山村落文化,都是在这几年不断举办的各类自然、民族、村落、民俗等文化节中,得到了人们的认同,提升了人们和社会保护自然生态的意识,起到了使人们自觉去关心自然,保护自然生态的作用,人们尝试到了保护自然绿水青山的甜头,人们收获了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于是,也就更加全面地促进了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发展。

  民族文化得到很好保护的同时,又增强了人们传承传统文化的积极性,扩大了民族文化的传承。仅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满族说部为例,过去只在家庭生活中传承,如今家族祭祀逐渐村落化,使得这种文化的传承逐渐地扩大为村落社会化。这也使得这种优秀的文化遗产开始走进了学校,走进了青年的记忆中,走进了社会的生活中,这也是我们一直希望和期盼的。而更加重要的是,这种文化的自然交融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人们热爱民族文化的自信,增强了人们保护民族文化的自信,坚定了人们传承民族文化的自信。这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讲的那样,只有“坚定了文化自信,才能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而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力创造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而要做到和能够做到这一点的根本原因,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就是要不断地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而新期待就是为人民群众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这一系列文化要求,就是实现对人民的新期待,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伟大实践。    从文化自觉,到文化自信,从而形成了文化自强的信心和理念,这才能使我们充满信心地投入到实现伟大梦想的伟大工程中去,为全面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两个一百年”的伟大奋斗目标而不断地奋斗和努力。

    党的十九大的召开,正如一个丰收的金秋,田野开阔,稻谷金黄,大地飘香,果实累累,石榴甜润。而习近平总书记把伟大的民族团结形容成、比喻成紧紧相拥在一起的石榴籽,是多么亲切和形象啊!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伟大期待,也是中国各民族人民的心底期待,这是大国和小家的共同期待。家国情怀,天人合一,经过全体人民和党的共同努力和奋斗,中华民族的伟大梦想一定能够实现。


电脑版|手机版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主办单位:海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

网站管理:海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办公室

技术支持:海南信息岛技术服务中心

联系电话:0898-65342356 传真:0898-65306602

廉政举报电话:0898-65377126

琼ICP备05000041号

网站标识码 :4600000006

琼公网安备:46010802000301号